瞧!23天建好的这座“民心桥”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
“老邱,你这车亮呢!”“必须的,我擦了好几遍!”老乡口中的老邱,是山河社区居民邱国名,自从老桥被撞断后,他一家搬到了市区的住所。
“听说新桥通了,我特地把在院子里停了30多天的车洗干净。”邱国名兴奋地告诉记者,没想到还成了今天过桥的头车,十分开心。
"
“壁虎河应急钢便桥正式通车!”昨天上午八点,随着一声令下,在生态科技新城公安铁骑队鸣笛护送中,排队已久的排名前列批山河社区的居民、车辆踏上已经期盼已久的壁虎河应急钢便桥,结束了一个月摆渡出行的生活。
邱国名面前,一座崭新的钢便桥横卧在壁虎河上。时间回到9月10日凌晨,一支船队驶入不通航的壁虎河,撞塌了生态科技新城内的壁虎大桥,造成2/3的壁虎大桥桥面沉入河底,中断了山河岛少有通向外界的陆上通道。
当天开始勘探、设计,9月13日选定施工单位、14日进场、17日打下排名前列根桩,10月6日完成桥面吊装、10日竣工验收。
“虽然是临时钢便桥,但是抗压及承载能力特别能够满足村民的日常出行。”
生态科技新城万福公司总经理助理陈荣介绍,新桥净宽8米、220米长,设计承载力50吨,是原来老桥的5倍,可供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同时通行。本次选用钢架桥,桥面板采用工厂定制栈桥专用构件,现场安装方便快捷。
上午8点,随着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主要负责人宣布新桥开通,几十辆汽车在新城公安铁骑队护送下率先鸣笛驶上新桥,随后跟着电动自行车队,最后是数百名徒步村民。“我今天特地早点起床出门上班,想早点体验新桥!看到连接家门口的新桥这么快建起来了,心里特别踏实。”居民李书陶告诉记者,比起建桥的速度,更让百姓安心的是保障民生的速度。
记者了解到,事件发生后,岛上2200多名居民的生活牵动着地方党委政府的心。
……
用较快的速度保障了岛上2200多名居民的基本生活。
“与此同时,我们9月12日就在岛上开设了便民超市,并开设24小时摆渡船专门服务企业,保障了山河岛上近90家企业的生产运转。”
生态科技新城凤凰岛度假区党委书记吕洁表示,新城通过“交通线”“民生线”“经济线”织起了一张保障网,稳稳兜住了断桥期间岛上居民的民生幸福,“‘为民办实事’不能停留在口号上,应该体现在行动上。”
用速度换民生幸福,壁虎河应急钢便桥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临时钢便桥开通后,我们还将加快推动新壁虎大桥建设,同步加快山河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科技新城规建局副局长赵四元介绍,未来还将同步策划全岛旅游开发,加快岛上产业转型。
昨天上午,壁虎河钢便桥建成通车,两岸居民欢欣鼓舞,喜笑颜开。23天就成功建成这座钢便桥,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在现场进行了采访。
23天建成一座钢便桥,这样的速度是如何做到的?这背后,“装配式施工”功不可没:工厂预先生产好部件,现场进行组装,这次钢便桥建设像“搭积木”。
钢便桥位于壁虎大桥原址的上游10米处,桥长与原大桥基本一致,长约220米、宽8米,由近300片定制钢板拼接而成,承载力50吨。这一钢便桥结构比较简洁,在钢管桩上架设了支撑梁,再在支撑梁上铺设桥面,两侧是高大的钢结构的防撞护栏。
“整个钢结构便桥的桥面板及部件采用工厂定制栈桥专用构件,重量大约千吨左右。在设计完成后,整个桥梁的钢结构部件就在工厂内生产,其后通过水运运至现场进行组装。”
施工人员介绍说,由于便桥建设不像普通桥梁那样需要扎制钢筋、浇筑混凝土、进行保养等一系列过程,只是将运来的部件按照设计图纸现场焊接组装,因此大大加快了建设速度。
“按照工程设计,便桥采用钢结构,遵循安全、快捷、经济的原则,桥宽约8米,为双向两混合车道。”中铁大桥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上个月,壁虎大桥被撞坏,其中一大段桥梁已经垮塌沉没水中,仅剩下两岸一小段桥梁。这剩下的桥梁留在那儿不仅没啥用,还影响环境,怎么办?”采访中,一位居民对记者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东岸原壁虎大桥剩下的桥梁上,正在建一座景观亭,虽然还没有完工,但已经雏形展现,未来将成为新景观。
“钢便桥的两岸还有层层叠叠、具有扬派盆景风格的景观树,桥面上的护栏也进行了彩色喷涂。原本的钢结构会给人冷冰冰的感觉,但护栏被喷涂上紫色的底色,上面还有很多色彩斑斓的图案,居民通过的时候,有不一样的感受。”现场施工人员告诉记者。
来源:扬州日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