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苏州相继出台“住宅品质”新政 扬州会跟进吗?

扬州资讯发布 2021-06-18 09:11:5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2个以上卫生间需配浴缸、每套至少设置1间双人卧室、精装房必须有可视对讲……本月,成都、苏州相继出台关于提升住宅品质的新规,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扬州是否会跟进? 事实上,在国家鼓励和推广成品住房建设、实现住房全装修交付,提升住房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避免二次装修资源浪费的大背景下,2018年以来

2个以上卫生间需配浴缸、每套至少设置1间双人卧室、精装房必须有可视对讲……本月,成都、苏州相继出台关于提升住宅品质的新规,引发社会多方关注。

扬州是否会跟进?

事实上,在国家鼓励和推广成品住房建设、实现住房全装修交付,提升住房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质量、避免二次装修资源浪费的大背景下,2018年以来,扬州市新建商品住宅以精装房为主。去年8月1日,扬州市首次围绕新建成品住房工程质量出台监管文件,即开启扬州针对新建成品住宅品质管理的政策之路。

多地出台“限房价、定品质”新政

6月7日,成都市出台“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的新政,除了在房价限价上做出新规之外,还对外保温外墙饰面砖使用高度、防水质保期,以及楼栋首层门厅的整体装修标准、飘窗铺装标准、绿化标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政中特别强调,精装修必须安装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入户门锁、可视对讲、燃气监控、空调、采暖和新风等设施的智能控制等,这也是成都首次对住宅品质提出如此细致的要求。

无独有偶,6月8日,苏州市出台《住宅品质提升设计指引(试行)》的通知,在车库、住宅、建筑结构等五大方面做出大调整,对住宅品质提出更为详细的规范。层高不小于3米、每套住宅应至少设置1间双人卧室或兼起居的卧室、“书房”等类似功能名称的房间应视同为卧室,不得紧邻电梯布置等。

苏州的这份通知还规定,两个及以上卫生间的户型,其中一个卫生间应设置浴缸;住宅应优先采用外墙保温一体化系统;并对车库的尺寸提出明确要求,车库内部车道宜为环形车道等。

围绕住宅品质提升,南京也初步形成《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地价房价品质联动机制实施办法》的讨论稿。在今后的土地出让条件中,极有可能对住宅品质提出具体要求,包括精装设计、住宅建造规范等。

扬州已出台新建成品房工程管理规定

从2017年起,全国开始快速推进成品房建设步伐。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我市新售楼盘成品住房比例约占80%。

何为成品住房?即在传统毛坯房基础上,在套内增加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等基本设施,具备基本使用功能,且有关费用计入销售价格的住房。

当大批量使用装配式建造、精装修交付的成品住房投入使用,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开发商夸大宣传、房屋装修“质价不符”、材料设备以次充好等,侵害了购房者的权益。

为保障成品住房的装修质量,去年8月1日,我市施行《扬州市新建成品住房工程管理暂行规定》(下称《规定》)。这是我市首次围绕新建成品住房工程质量出台监管文件,明确了责任主体、销售样板间和实体样板房制度、三项验收要求。

《规定》提出,新建成品住房工程在销售前应按所售主力户型1:1的要求建设销售样板间,样板间中应明确主要材料、设备的名称、品牌、规格、型号、等级和产地等详细信息,并作为装修交付标准写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中,样板间内非交付标准须在现场明示。

新建成品住房工程应在竣工验收前进行分户验收,分户验收应以安全性能、使用功能、观感质量和装修材料、设备等内容作为检查重点。

新建成品住房室内装修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办理竣工验收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成品住房主体工程已通过验收,但室内装修工程未实施或未经竣工验收合格,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除此,未办理室内装修工程许可手续,不得领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记者了解到,《规定》出台不到一年时间,已收到较好效果,对开发企业建设管理戴上了“紧箍”。

“住宅品质”相关配套方案研讨中

商品房从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最终进入最关键一环——交付使用。今年5月1日,扬州施行《关于进一步优化市区商品房交付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判断商品房是否符合交付条件,需严格对照“12条标准”。开发企业在对商品房进行交付前,需取得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明、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证明、房屋面积测绘报告。如果在未取得商品房交付使用备案证明的情况下,开发企业擅自交付,业主有权拒收。市住建局作为主管部门,将根据影响程度的轻重,对相关行为进行处理。

记者还了解到,本月初,《扬州市“十四五”城镇住房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中强调了提升住房建设质量,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建设,适度提升精装住宅产品的比例,提升构造标准化和公共空间模块化水平。

关于“住宅品质”相关配套方案,我市正在研讨中,如出台新建商品住宅园林绿化标准等。

来源:扬州发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